Coinbase:市場處于“逢低買入”模式 三個杠桿左右市場走向
來源:Coinbase;編譯:金色財經
ETH的需求指標正在改善,而可供出售的ETH供應量似乎較為緊張。Ethereum上的穩定幣供應正在加速增長,30天來勢頭強勁,ETF資金流保持凈正增長——這兩項指標都表明新的購買力正在到來(圖1和圖2)。
圖1.Ethereum穩定幣供應量
與此同時,跨鏈橋流量已趨于穩定,出現間歇性流入,表明活動將逐漸重新聚集到Ethereum結算(圖表3)。
圖3.Ethereum橋流入
與此同時,30天的交易所凈流量為負值,這意味著Tokens繼續從訂單簿中移出,這在機械地降低短期拋售壓力,即使流通量構成發生變化——智能合約余額一直呈下降趨勢,表明一些Tokens從DeFi包裝器中流出,但不一定會回到交易所(圖4和圖5)。
圖4.30天交易所凈持倉變化
圖5.智能合約中鎖定的Ethereum供應量90天變化
我們認為驗證者退出隊列激增是一個特殊的、由Kiln驅動的事件,它現在限制了可出售的供應,但以后可能會造成不確定的壓力。在與SwissBorg的staked-SOL漏洞相關的合作伙伴API泄露之后,Kiln選擇退出所有ETH驗證者作為預防措施,并將ETH返還給(其主要機構)客戶,盡管Kiln尚未報告任何ETH損失。這種特殊的行為——而不是整個系統對質押風險偏好的轉變——將退出隊列急劇推高并延長等待時間(至45天),但排隊的ETH在完成之前仍然缺乏流動性,從而減弱了即時的拋售壓力(圖表6)。由于激增源于單個提供商的預防性退出,我們認為它類似于集中的運營流失,而不是整個系統對質押風險偏好的變化。在退出最終確定之前,該庫存不可出售,因此不會增加即時浮動。
如果退出的ETH被重新質押或交還給機構托管,我們認為其影響基本是中性的。但是,如果相當一部分ETH轉移到交易所,市場將獲得新的潛在供應。即使機械供應路徑被證明是中性的,我們認為認知效應仍可能對ETH造成壓力,因為配置者會將更高的操作風險或交易對手風險計入價格,并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在拋售潮中,這種謹慎可能會自我強化:
圖6.由于Kiln壓力,Ethereum退出隊列增加
圖8.Ethereum期權25Delta看跌期權-看漲期權傾斜度
整體估值略顯溫暖,但并非令人欣喜,因此結果容易受到新需求與供給之間拉鋸戰的影響。MVRV Z值將ETH的市值與其鏈上“成本基礎”(已實現價值)進行比較,并根據其自身的歷史波動率(一個周期溫度指標,用于衡量價格與持有者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距)來衡量這一差距。目前,ETH處于溫暖區域:持有者獲利,但估值仍低于之前的爆發極值(圖9)。由此看來,我們認為
圖9.EthereumMVRVZ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