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過剩債務纏身 老撾轉向BitcoinMining?
作者:SCMP,編譯:Ivan
債務纏身、電力過剩之際,“東南亞的電池”正把目光投向高耗能的CryptoMining以求盈利。
老撾立志成為“東南亞的電池”。多年大規模修建水電大壩雖讓全國電力過剩,卻也帶來了迅速攀升的債務負擔。
如今,為將過剩電力轉化為經濟收益,政府開始引入耗能巨大的CryptoMining業務——此舉既引發國際關注,也在國內引起爭議。
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數字資產Mining產業,參與者通過解決復雜的Blockchain算法難題獲得Bitcoin等Tokens作為獎勵,其以高能耗著稱。
不過,老撾在湄公河及其支流上建設了數十個水電項目,如今電力供應已經超過市場能吸收的水平。
(圖為2018年,俄羅斯一家公司內,一名男子正在檢查用于CryptoMining的機器。來源:法新社)
老撾官員目前在尋找新的方式將閑置電力變現。老撾國營的《萬象時報》在一次高層會議后報道,決策者正在研究“長期經濟機會”,其中包括“通過數字資產Mining……使國家將過剩電力轉化為經濟價值”。
在監管部門對波動性數字資產風險保持審慎的同時,老撾已開始為本地Crypto交易平臺與Mining業務發放許可證。
這一舉措出臺之際,普通民眾正面臨居高不下的通脹,老撾本幣基普(Laokip)對美元在過去五年里貶值約一半。
更讓局勢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近期對來自老撾的出口商品征收40%關稅,這是華盛頓貿易伙伴中第二高水平。
截至7月12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數十個經濟體宣布新的關稅稅率,并將關稅截止期限延長至2025年8月1日。
(圖為2005年,老撾一座因水電站建設而被淹沒的村莊內,一位老撾老婦人與她的孫輩。來源:法新社)
迪特斯表示,對于為了建設庫區與大壩而被搬遷的社區,原本承諾的改善生活大多未兌現;許多人并未迎來繁榮,反而面臨更大困境。
她說,老撾有“把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從人民手中拿走、令他們處境更糟而非更好”的風險。
盡管如此,在全球貿易風向變化之際,政府涉足CryptoMining的舉動,已引起本地區尋求新增長源的廣泛關注。
老撾目標在2030年成為成熟的數字經濟體,并有望在明年從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被除名。
(圖為老撾瑯勃拉邦的湄公河景觀。來源:法新社)
盡管中國——老撾強大的北方鄰國——在2021年出于對金融穩定的擔憂而禁止了CryptoMining與交易,老撾卻因電價低廉而成為中國礦工的吸引地,這其中甚至不乏*非*法活動。
老撾政府的最新舉措旨在把相關活動納入官方監管,通過發放牌照征收行業稅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用過剩電力變現具備經濟邏輯,但挑戰仍然存在。
IMF在去年11月警告稱,老撾“公共債務水平顯著,對其中期經濟前景構成挑戰”;在現行政策下,“通脹與債務重估可能加劇,意味著對增長在更長時期內形成顯著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