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賺2億美金 「特朗普交易」的新紀錄
作者:Sleepy.txt
2025年10月11日凌晨,Crypto交易平臺Hyperliquid上的一個賬戶引起了交易者們的關注。
那天,這個賬戶只做了一件事。它在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征收100%關稅的三十分鐘前,在Hyperliquid上建立了大規模的空頭頭寸。
它做空Bitcoin,也做空Ethereum。
三十分鐘后,特朗普的消息發布,Crypto市場崩盤。Bitcoin從12.25萬美元跌至10.5萬美元,跌幅近十五個百分點。賬戶主人平倉離場,獲利1.92億美元。
那一天,全網有數百億美元的杠桿頭寸被清算,無數散戶眼睜睜看著賬戶歸零。
有人比市場更早知道
五個月前,非營利調查機構ProPublica發布了一份長達數萬字的調查報告。標題直接而鋒利:《超過十幾名美國官員在特朗普關稅導致市場暴跌前拋售股票》。
報告的內容比標題更具沖擊力。自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至少十幾名行政部門高官與國會助手進行了時機異常精準的股票交易。他們在市場因關稅政策暴跌之前,提前完成了拋售。
TobiasDorsey,白宮行政辦公室的代理總法律顧問,負責為白宮官員提供法律意見,其中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2025年2月25日和26日,他先后拋售了價值一萬兩千至十八萬美元的指數基金,以及九家公司的股票。
交易完成的次日清晨,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重大關稅將按計劃執行。標普500指數當日下跌近兩個百分點,六周后累計跌幅接近十八個百分點。
面對媒體質疑,Dorsey回應稱,賣出股票是妻子為了支付學費所做的決定,他本人并未掌握任何非公開信息。
MarshallStallings的操作更加引人注目。他是特朗普貿易代表辦公室政府間事務與公共參與主管,一個對政策動向最敏感的崗位。
2025年3月25日與27日,Stallings賣出了Target與Freeport-McMoRan的股票,金額在兩千至三萬美元之間。奇怪的是,這些股票是他在一周前才剛買入的。幾天后,特朗普宣布實施最嚴厲的一輪關稅。Target股價暴跌17%,Freeport-McMoRan下跌25%。
面對記者的追問,Stallings選擇了沉默。
StephanieSyptak-Ramnath是國務院的資深官員,直到今年四月,她仍在擔任駐秘魯大使。她的交易記錄顯示,2025年3月24日至25日間,她拋售了價值二十五萬五千至六十五萬美元的股票,同時買入等額的債券與國債基金。
3月31日,也就是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的前兩天,她再次賣出了價值一萬五千至五萬美元的全市場股票基金。
市場暴跌后,Syptak-Ramnath又買回了相同金額的另一只基金。她向媒體解釋,這些交易出于「家庭義務」與「對經濟變化的反應」,并否認掌握任何內幕信息。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現任駐斯洛伐克大使GautamRana,在3月19日出售了價值八十三萬至一百七十萬美元的全市場指數基金。那時距離特朗普宣布汽車關稅還有一周,距離「解放日」兩周。Rana拒絕回應任何評論。
最受關注的,是司法部長PamBondi。2025年4月2日,她賣出了價值一百萬至五百萬美元的TrumpMedia股票。當天收盤后,特朗普宣布了「解放日」關稅,市場隨即暴跌。
根據道德規范,Bondi需在5月初前清空這些持股,但為何選擇在那一天出售,她沒有解釋。司法部同樣保持沉默。
ProPublica的記者RobertFaturechi、PratheekRebala與BrandonRoberts在報告中寫道,這些交易可能觸犯了2012年通過的《禁止國會知識交易法》(STOCKAct),這部法律禁止任何公職人員利用非公開政府信息進行證券交易。
但十三年來,它從未被用于起訴過任何一個人。
特朗普在TruthSocial上發出的這條帖子;圖源:TruthSocial
四小時后,他宣布暫停對大多數國家征收的最嚴厲關稅。道瓊斯指數收盤暴漲近三千點。任何在早上聽從他建議入場的投資者,到當晚都能獲得豐厚回報。
問題在于,特朗普在發出那條推文時,是否已經知道自己四小時后會宣布政策轉向?
答案不言自明。
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推文左右市場。
早在2017年第一次入主白宮時,他就習慣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政策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會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到了第二任期,這種行為變得更加頻繁,也更加露骨。
特朗普的操作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循環。他先威脅征收高額關稅,市場隨即下跌,散戶恐慌拋售。接著,他發推文喊話「現在是買入的好時機」,散戶重新進場。不久后,他宣布暫停或減輕關稅,市場迅速反彈。
在這個循環的每個節點,核心圈層都可以精準操作,他們低買高賣,進退有序;而那些聽命于推文的散戶,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做接盤俠。
加州參議員AdamSchiff與亞利桑那州參議員RubenGallego在給白宮的信中要求「緊急調查特朗普總統、其家人及政府成員是否涉及內幕交易或其他非*法*金*融*活動」,馬薩諸塞州參議員ElizabethWarren在國會發言時質問:「這是否是公然的腐敗?」
白宮發言人KushDesai的回應是,這些指控不過是「黨派游戲」,總統有責任「讓市場與美國人對他們的經濟安全感到放心」。
明尼蘇達大學法學教授、前布什總統首席道德律師RichardPainter則公開反駁。他說:「我們不能允許高級公職人員,包括總統,在談論股票價格和買賣時,同時做出會直接影響價格的決定。如果布什政府中有人發表過類似言論,那個人早就被解雇了。」
但特朗普不會被解雇,因為他就是老大。
現任SEC主席PaulAtkins;圖源:FoxBusiness
根據NPR的數據,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SEC提起的內幕交易執法案件降至十年來最低,僅三十二起。進入第二任期,這個數字還在繼續下降。監管行動的消失,讓市場對違規行為的恐懼也一同消散。
監管者不再監管,而是為被監管者開綠燈。
第三道防線,是國會監督。
按制度設計,國會本應對行政部門形成制衡,防止權力濫用。但在黨派極化的現實中,當同一黨派同時掌控行政與立法,監督便逐漸演變成庇護。
如今,共和黨控制著參眾兩院。民主黨議員多次要求就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的交易行為展開調查,卻始終得不到回應。面對愈發明顯的利益沖突,共和黨議員選擇視而不見,沉默成了默認的姿態。
前共和黨眾議員CharlieDent曾擔任眾議院道德委員會主席。他說:「任何人都不應被允許在任職期間利用公職致富。國會議員絕不會被允許從事總統正在進行的那種Memecoin交易。」
但Dent現在已經不在國會了。
留在華盛頓的同僚們都很清楚,挑戰特朗普意味著政治生涯的終結。于是,他們學會了低頭。
晚宴現場;圖源:律動BlockBeats
這場晚宴活動引發了強烈的爭議。
康涅狄格州民主黨參議員RichardBlumenthal說:評論說:「通過這場付費晚宴,特朗普把總統的接觸和影響力放在了拍賣臺上。腐敗的范圍和規模令人震驚。」
陽光下的腐敗
當這些零散的事件被拼接在一起,一個完整的權力變現系統便浮出水面。
特朗普掌控著關稅與監管政策的方向,而這些決策對市場的影響巨大。在政策公布前,核心圈層往往能提前獲知消息,并迅速在市場上完成布局,是做空、拋售還是買入,全取決于政策的走向。為了規避監管,他們選擇使用Crypto等更難被追蹤的渠道。
政策一經發布,市場劇烈震蕩。核心圈層平倉離場,獲得暴利;散戶投資者成為接盤俠,或被清算出局。SEC視而不見,國會拒絕調查,法律形同虛設。
然后,下一次關稅,下一次政策,下一次收割。
這個系統的運轉幾乎完美。從信息傳遞到市場反應,從布局到套現,每個環節都銜接得精密無比。它不需要秘密會議,不需要地下交易,一切都在陽光下進行,但沒有人能夠阻止。
尼克松因竊聽民主黨總部而下臺,但他沒有從中獲利。克林頓在性丑聞與偽證后遭遇彈劾,但他沒有操縱市場。而在特朗普時代,腐敗被制度化、被產業化,甚至被合法化,但沒有任何人因此承擔責任。
這一切的出現有多重原因。美國憲法的設計者為權力設置了層層防線,卻未曾設想總統會如此赤裸地將公權力用于私人獲利。黨派極化讓制衡機制失效,共和黨議員不會監督共和黨總統,即便腐敗已公開化。金錢政治的勝利讓大金主與總統形成利益共生,他們投資的是權力本身。
民粹主義的悖論在于,選民選擇特朗普是因為他「反建制」,但他所建立的,恰恰是一個更加腐敗的建制。
2025年10月11日凌晨的那三十分鐘,是整個腐敗系統的縮影。
從白宮法律顧問到貿易代表,從司法部長到交通部長,從Crypto巨鯨到特朗普家族的memecoin,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這是一部運轉精密、效率驚人的權力變現機器。
法律已形同虛設,監管機構淪為幫兇,國會放棄了監督。三道防線悉數坍塌,只剩下一個不受約束的權力中心。
特朗普用他的方式證明了一件事:在二十一世紀,你完全可以公開、系統、合法地將權力變現,而無需付出任何代價。
當總統成為最大的內幕交易者,當政府像對沖基金一樣運作,當推文被用作收割散戶的信號,這就不再是一樁腐敗丑聞。這是一場公開的拍賣,標的物是權力本身。
而那些在三十分鐘內失去全部積蓄的普通投資者,只是這場拍賣里最微不足道的籌碼。